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全国著名葡萄膜炎专家柳小丽教授
  • 发布时间:2024-05-24  来源:
  •   柳小丽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门诊主任。擅长各种类型葡萄膜炎和巩膜炎的诊治。

      专注研究葡萄膜炎和巩膜炎
      柳教授是目前吉林省唯一一位专职从事葡萄膜炎和巩膜炎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医生。专注研究葡萄膜炎和巩膜炎近二十年,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
      柳教授课题组率先在吉林省开展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眼内注射激素缓释剂等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葡萄膜炎,改变了过去早期诊断不明确、大撒网式检查、大包围式用药、单纯依赖大剂量激素等情况,有效地提高了葡萄膜炎的诊治效果,达到国内先进行列。参与制定了VKH综合征诊断标准和三种葡萄膜炎类型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柳教授课题组首次描绘了东北地区葡萄膜炎的疾病谱。葡萄膜炎是眼科常见疾病,有100多种类型,其病因复杂,除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外,还与基因背景、地理环境、气温等有关,故葡萄膜炎的类型特征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柳教授课题组通过研究2000例葡萄膜炎患者,揭示出东北地区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发现在东北地区,前葡萄膜炎和全葡萄膜炎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全葡萄膜炎对视力预后影响最大。葡萄膜炎的发生与季节气候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前葡萄膜炎的发生以11月份最高,全葡萄膜炎发病在2月和5月达到高峰。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具有不同的发病高峰期。根据这些疾病特点,可以对葡萄膜炎进行早期诊断和评估,及时给与治疗,提高葡萄膜炎的诊治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眼科领域权威的British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杂志。
      发现葡萄膜炎致盲的解剖因素。葡萄膜炎是一类致盲性眼病,据报道,大约35%的葡萄膜炎患者面临失明的风险。其中白塞病葡萄膜炎是我国常见的、致盲率最高的葡萄膜炎类型。据报道,发病10年,男性的致盲率为65%,女性为33%。柳教授课题组通过长达10年跟踪研究治疗,发现视网膜黄斑区形态结构改变与白塞病患者视力预后密切相关,在发病2年内,规范有效、足量的抗炎治疗可逆转部分改变,改善患者视力预后,降低致盲率。相关研究发表在眼科领域权威的Retina杂志。
      葡萄膜炎和巩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柳教授课题组积累了近7000份患者的病例资料,从临床特征、免疫机制、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眼科基础研究领域排名第一的杂志IOVS、以及著名的英国眼科杂志(BJO)、葡萄膜炎领域的权威专业杂志Ocul Immunol Inflamm.等。目前共发表相关专业SCI文章近40篇。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中青年创新创业卓越人才团队、吉林省卫生人才专项、长春市科技发展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在第38届世界眼科大会、第16届中日韩眼科联合大会、中华医学会全国眼科年会,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年会等国内外著名的大会上进行交流,有力地提升了吉林省葡萄膜炎专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柳教授同时通过开展系列葡萄膜炎高峰论坛、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等,邀请国内著名的葡萄膜炎专家、风湿免疫专家,就葡萄膜炎和巩膜炎研究进展及规范化诊治进行面对面讲座,参会人员覆盖全吉林省,有力推动了吉林省葡萄膜炎和巩膜炎诊治水平的发展。
      柳小丽教授简历
      基本情况
      2009年毕业于中山眼科中心,师从杨培增教授
      2015-2016德国慕尼黑大学访问学习
      主要学术任职
      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international uveitis study group,IUSG)成员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葡萄膜炎与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眼科疾病防治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眼免疫学组委员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长春市医学会眼科学专科委员会秘书

  • 上一篇:眼科科普 | 葡萄膜炎,眼科常见的一种致盲眼病
  • 下一篇:系列培训|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三基”培训系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