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出了问题,不单单是美观与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因看不清外界事物,长久下去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力,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生存的自信与活力。白内障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省每年都有4万余名患者因患白内障而视力减退或致盲,只有适时采取手术治疗才会拨开患者“眼前的迷雾”使其重见光明。因而,眼科医生常常被患者尊为——光明的使者。赵梅生,就是一位点亮无数患者心灵窗户的光明天使。
在白内障科经常有这样的画面:患者握着赵梅生主任的手,说“手术做得很成功!我现在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心里也亮堂了,太感谢赵大夫了”!一位老大娘来到护理站,还开玩笑地说:“手术做完了,我这个上火啊!原以为自己还很年轻,做完手术后,才看清自己的真面目,都皱纹一大堆了!哈!哈!哈!”每天,白内障科的病房都充满着欢声笑语,老大爷、老大娘们都在为自己能重见光明而兴奋不已,同时他们更加感激的是为他们带来光明的白衣天使——赵梅生教授。
很多慕名来到白内障科的患者都会不禁问道:赵梅生教授是男的还是女的?都说这人特别好,平时严肃吗?在和赵教授接触几天后,就会给出这样的评价:赵梅生,人如其名,就像一朵梅花,高洁、美丽、坚强、谦虚、乐观。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各种学问,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解决“人怎样活”的问题。医学不仅要求医生要具备高水平的医疗技术, 更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同情心,以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救死扶伤的职业观等人文精神理念。赵梅生教授有着医者的慧心巧手,更有着医者的良知厚德。她对待病人从不看其贵贱贫富,老幼亲疏,一视同仁。她经常说:“帮助眼疾患者解除痛苦,给患者带来光明,是一个眼科医生最欣慰和最能体现价值的事情。”
根据医院要求,医生出门诊挂号数量有限额,但看到那些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的患者,特别是看到那些从边远地区赶来的贫困患者,每每目睹患者痛苦无助的神情和对医生无限信赖和祈盼的表情,她常提出,“外地来的病人能加号尽量加”。为了减少去厕所的次数,她极少喝水,为的是能多看一些病人。
病人直接去办公室找她咨询,她从不计较,她经常说:“病人看病不容易,能帮助解决的就尽量帮助。”
一次,有个患者因为没钱看病要出院,赵教授发动全科人为其捐款,捐物,买饭,还联系报社记者为病人筹集钱款,患者顺利的做了手术,当患者重见光明的那一刻,激动得涕流满面。
白内障科的患者很多,每天与那么多看不见,听不清的患者打交道,从没见过赵教授跟患者发脾气。她每每坐在裂隙灯前时,面带着笑容,亲切的叫着大爷,大娘,那温暖的话语把患者安抚的心里安安稳稳的。患者请求她给安装贵的晶体,她总是说:“这个就够用了”,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她从不开“大处方”,不开“搭车药”,能选择价格便宜的药品,决不使用价格贵的药品,能够不做的辅助检查尽量不做,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千方百计降低病人的看病和住院费用,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她每天要做30多台的手术,加班是常态。时间久了,累得腰疼,手部也得了腱鞘炎。尽管这样,她每天仍然坚持手术,为此建立了极好的医患关系,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与赞誉
许多患者不惜跨省、跨市专程向赵教授求医。许多患者复明后,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送来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一些患者送来感谢“红包”,都被她婉言谢绝,一一退还。患者经常赞叹赵教授“医者仁心”。她也因此在患者的心中有着极高的信任度。她用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服务宗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诚信二字的深刻内涵。
熟悉赵教授的人都知道,她身为导师,不仅尽到了一个老师的职责,更像妈妈一样爱护着她的学生们。一位研究生没有妈妈,家境非常贫寒,赵老师知道后,在冬天里给学生做新被褥,买羽绒服,学生看到赵老师送来的物品,泪流满面。
医术精艺求精,勇攀技术高峰
赵梅生教授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在医学领域不断探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是我省最早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手术的专家,尤其擅长各种复杂白内障的治疗,为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很好的视觉质量,她不断钻研,开展多项新技术新疗法。在国内率先开展多焦人工晶体植入术,解决了白内障患者的全程视力,真正达到看得见,看得好,看得清。使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上升到屈光手术的高度,受到业内人士的好评。
赵梅生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吉林省眼科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白内障学组组长;吉林省防盲技术指导组副组长;长春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吉林省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全国医师协会吉林省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长春分会常委眼科分会主任委员。
目前,很多医院可以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但是绝不是像大家想象的谁都可以把这种手术做得精,做得准。现在来白内障科就诊的患者,很多都是其他医院做不了的复杂的白内障,赵梅生教授会对这些罕见病和疑难病进行细心观察,仔细揣摩,认真研究每一例病例的治疗方案,记录好手术过程。遇到一时无法下诊断的病例,她总要通过辅助检查和查找相关资料给病人一个明确诊断,让病人在她这里得到认真、细致、正确的诊断和精准合理的治疗。眼科手术非常精细,要求医生在手术时象微雕艺人一样全神贯注,手法必须稳、准、细。赵教授绝不放过可能会给手术带来不完美的小细节,总是给病人最满意的手术。
在白内障科,有年过百岁的老人,有襁褓中的婴儿,病情复杂,手术总会有很多的挑战,赵教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长春市民张月兰(化名)今年已经100岁高龄,由于今年开始她双眼患的白内障病情越来越重,看不清东西,所以今年7月,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我院。考虑到老人的角膜内皮数量少,角膜基质浑浊,再加上百岁高龄,手术耐受性差,为老人手术的风险和难度较大,一旦血压和心脏出现问题,很有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面对豁达坚强忍受眼疾痛苦的老人,赵教授团队结合检查结果为其制订了一套完善的手术方案——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因为是微创手术,时间只用了十分钟,手术十分成功,术中心脏和血压都很正常,术后也没有不良反应。随后赵教授她们又为老人进行了另一只眼的手术。如今老人双眼的视力都恢复到0.6,老人重见光明。患者也成为了我院首例成功实施白内障手术的百岁老人。
她总是对医学孜孜不倦地求索,对技术精益求精地追求。赵教授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手术技巧是一流的,看过赵教授手术的同行常常发出衷心的赞叹,“手术操作干净利落,动作总是比别人快”。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来,赵教授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必须要掌握过硬的医疗技术。因此,她从不放过任何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刻苦钻研白内障治疗的新技术、新进展,熟练掌握了白内障及相关的学科复杂、疑难、少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用技能提高自己,努力探索眼科疾病治疗的前沿领域,并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从事白内障的治疗与研究的同道中有着很高的威望。她在全国的白内障专题研讨会上,多次做大会发言,与同道探索复杂白内障治疗经验与方案,得到同行的认可。
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圆贫困患者光明梦
就在前不久,赵教授刚刚从朝鲜载誉归来,她带领着“中朝友好光明行”医疗队去朝鲜义诊和手术。义诊期间接诊近200余位患者,带领全队克服许多困难,亲自装箱,搬运,圆满的完成了医疗救助工作。
白内障科每年都会承接各类的扶贫手术,为了确保手术质量,使植入的人工晶体规格最适合于患者,赵教授带领着全科人从术前检查,内科会诊,手术等方方面面,她都严格把关,以取得最精确的眼睛屈光度和轴长的数据,做到精益求精,力求使每一位患者获得最佳视力。为了观察手术后的疗效,赵教授每天亲自仔细检查每位病人的眼部情况,确保手术百分之百成功。
从“贫困白内障患者防盲扶贫工程”中过来的患者基本上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差,无能力做手术的患者,而且晶体都到了过熟期,手术难度都很大。一位患者幸运地成为受益者,她说:“幸亏我赶上了这次救助活动,更幸运的是我们来到了吉大二院遇到了赵梅生主任,她帮我圆了光明梦。做手术之前,我一直靠听声音分辨医生,现在我的右眼视力已经达到1.0了。”重见光明的喜悦,使得患者纯朴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不停地说谢谢。
一花独放不是春,诧紫姸红春满园
虽然在攀登高峰的历程中,赵教授一步步走向自己事业的高峰,但是她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的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培养更多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勤奋敬业的医生队伍,才能提高科室的医疗质量、科研水平、创新能力、管理水平与效益等。
为了全面提高白内障科医生技术水平,使年轻医生尽快成才,造福于更多患者,赵教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年轻的医生们。临床上她手把手教大家“实战”技术。每周查房,针对不同病例与年轻医生们分析,坚持每周五给全科室人员进行手术及疑难病例讨论,这种在学中练,在练中升华的培养方式,迅速提高了年轻医生们的医疗诊断技术水平。
她鼓励年轻医生出去进修,开会,扶贫,出国学习等。她经常说:“出去开会听课,哪怕只听到一句话对你是有启发的,那就不白去。”
作为一名留学日本回来的医生,赵教授特别重视护理工作。她认为护士是医疗护理中最直接接触病人的,从始至终陪伴着患者的是护士,护士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把护理工作做好,能够为病人解决很多问题,也能够为医生减轻负担。因此,必须提高护理水平,多走出去学习和交流,转变护理观念,提升护理服务。
曾经科里有一名护士考取了研究生,在选题和做实验期间,赵教授给予这名护士很多指导和帮助。而且在护士毕业时,百忙之中的赵教授还帮助她审阅了几次论文,连有问题的标点符号都挑出来了,认真的程度足以震撼这名护士的心灵。赵教授教会了她在学习的道路上容不得一点儿马虎,同时也教会了她做人做事的道理。
群雁高飞头雁领,在她的领导下,全科同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的努力工作,履行自己神圣职责,热爱工作,关爱患者,让每位患者告别黑暗,重见光明。
赵梅生教授所做的点点滴滴,看似普通平凡,却并非一般人能做到的。20余年来在医疗工作中精益求精的追求;年复一年的辛勤耕耘,日复一日的默默奉献。她贵在长期坚持,贵在始终如一,贵在无私奉献。她以其高尚的医德,诠释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崇高境界;以其专业的素养,体现了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基本理念。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行为和魅力,感染并带领着全科医护人员努力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